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甘草 > 正文
编号:10921653
炙甘草汤一些问题的考证及药理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8KB,3页)。

    

    ·综述·

    炙甘草汤一些问题的考证及药理研究进展

    陈 奇 连晓媛 陈兰英 毕 明(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炙甘草汤为古典名方, 全方由甘草(炙)、人参、干地黄、桂枝(去皮)、阿胶、麦门冬(去心)、麻仁、生

    姜(切)、大枣(擘)九味药组成[1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

    心律失常及其它心脏疾病[2 ]。作者对本方进行了开

    发、考证和药理研究, 现已列为“国家新药研究基金”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本文介绍本方剂一些

    考证和已进行的药理研究。

    1 炙甘草汤方剂考证

    炙甘草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 脉

    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唐代孙思邈《千金翼

    方》又名“复脉汤”。清·喻嘉言曰:“此仲景治邪少虚

    多, 脉结代之圣方也[3 ]。”近些年来该方有一些争议

    之处, 故加考证。

    111 药物组成 炙甘草汤组成的麻仁是什么?是火

    麻仁还是酸枣仁。从 18 部著作考证, 由表 1 可见多

    数用麻仁。清·柯琴《伤寒来苏集》认为麻仁是误用,应该是用安神之酸枣仁[4 ]。近年吴氏也提出麻仁无

    养心安神之功, 且质地油润易于赋滞气机, 认为选用

    酸枣仁为合理[5 ]。据考证, 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云:“麻仁、阿胶、麦冬、地黄之甘, 润经益血, 复脉通

    心血也” [6 ]。张璐王曰:“津液枯槁之人, 宜防二便秘

    涩之虑。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麻仁、阿胶专

    主大肠之括约, 免阴虚水竭火燥血枯。此仲景救里退

    表之妙法” [7 ]。可见便结者, 正是本方用麻仁之妙法

    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云: 麻仁即火麻仁“麻仁主治

    补中益气, 久服, 肥健不老, 神仙。治中风汗出, 逐水

    气, 利小便, 破积血, 复血脉” [8 ]。因此, 原方应该是火

    麻仁。

    表1 历代一些著作对炙甘草汤组方中麻仁、大枣使用情况

    著作名称 作 者 麻仁(用量) 大枣(用量)

    伤寒论 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室校注 麻仁(半升) 大枣(30 枚)

    注解伤寒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注解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伤寒杂病论 罗哲斋手抄(桂林古本)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伤寒论讲义 李培生主编刘渡舟副主编 麻仁(半升) 大枣(30 枚)

    方剂学 许济群主编王绵之副主编 麻仁(半升) 大枣(30 枚)

    伤寒论 李培生主编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伤寒论条析 李阳凤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医宗金鉴 清·吴谦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伤寒溯源集 清·钱潢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伤寒来苏集 清·柯琴 枣仁(半升) 大枣(30 枚)

    医灯续焰 清·潘楫, 杨维益点校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喻嘉言医学三书 清·喻嘉言, 万友生等点校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普济方 明·朱棣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证治准绳 明·王肯堂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伤寒论条辨 明·方有执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注解伤寒论 宋·成无己 麻仁(半升) 大枣(12 枚)

    千金翼方 唐·孙思邈 麻仁(半升) 大枣(30 枚)

    · 45 · Ch inese Journal of Exper imental T radit ionalM edical Fo rmulae Ap r . 1999, 5 (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112 药物用量 查历代著作, 炙甘草汤组方用量一

    般均为: 炙甘草 4 两, 生姜 3 两, 生地 1 斤, 桂枝 3

    两, 阿胶 2 两, 麦冬半升, 麻仁半升。考证历代名著,大枣用量则不相同, 多数为用 12 枚, 少数用 30 枚

    (见表 1)。许济群主编《方剂学》则注明大枣 30 枚,现在用量为 5~ 10 枚[9 ]。我们取山西、河南、河北大

    枣按一般处方用量称取 15g, 为 5~ 30 枚不等, 其大

    小合于《中国药典》规定, 其中全部以规定最小直径

    与横径则 30 枚为 15g, 以最大直径与横径则 5 枚为

    15g, 一般随机取样 15g, 多数为 7~ 12 枚。

    113 汤剂用法 所有历代著作对炙甘草汤用法, 几

    乎均为“以上九味, 以清酒七升, 水八升, 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 内胶烊消尽, 温服一升, 日三服”。但是

    对酒的用法和意义, 说法不一。《方剂学》注明现代用

    法:“留下阿胶, 其余各药, 混合煎煮, 取汁倒出, 加清

    酒 10m l。另将阿胶略加开水炖化, 分三次入药汁搅

    均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