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人参
编号:10332226
人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9日 中药在线
     性状鉴别1.生晒参 根呈椭圆形或纺锤形,中部常分成2~5条支根,长5~20cm,主根部直径1~2(3)cm;表面淡黄棕色至淡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细根断痕,主根上部或全体有断续的粗横纹,支根尚有少数横长皮孔。主根顶端带有根茎(习称芦头),长1~4cm,直径0.3~0.5cm,上有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1至数个,交互排列。 全须生晒参的支根下部尚生有多数细长的须状根,其上偶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主根质硬,折断面平坦,淡黄白色形成层处棕黄色,皮部有多数放射裂隙,并可见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气微香而特异;味初淡,后稍苦。2.红参 根形与生晒参相似,但无须根。外观棕红色,半透明, 也有外皮土黄色而不透明的,表面有纵沟、皱纹及细根断痕,上部可见环纹。质硬而脆,折断面平坦,角质样, 中心部色较浅。3.生晒山参 主根粗短,多具二个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圆柱形,长2~10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上部有明显的细密螺旋纹。主根顶端带有细长根茎,常与主根等长或更长,具密集的碗状茎痕,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称为"圆芦"。支根上生有稀疏细长的须状根,长约为参体的1~2倍, 上有明显的疣状突起。 新鲜野山参根部表面黄白色。
, 百拇医药
    均以条粗、质硬、完整者为佳。

    显微鉴别 主根(直径约1cm)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的木栓细胞,其内侧有数列栓内层细胞。韧皮部外侧射线中常有径向的列隙,并可见颓废筛管组织, 韧皮部内侧细胞较小而排列紧密。每个韧皮束中有树脂道3~5个径向稀疏排列成一行, 整个主根树脂道稀疏环列成3~5层,树脂道内含金黄色或棕黄色树脂团块,周围有数个分泌细胞环绕。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木质部束狭窄,导管多呈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本片薄壁细胞中均含有多数细小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栓内层及木薄壁细胞与木射线中。 红参中的淀粉粒均已糊化。

    粉末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①树脂道碎片,内径34~60~110μm, 含金黄色或或棕黄色树脂团块。②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③淀粉粒极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20μm,脐点点状、裂隙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红参中淀粉已糊化,形状不规则。④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⑤导管以网纹、梯纹者较多见,螺纹导管较少,直径17~50μm。如掺有芦头部分,则尚可见细长的木纤维, 宽10~18~26μm,壁厚,木化,有多数梭形纹孔。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乙醇5ml,振摇5分钟,过滤。取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溶液,再蒸干,呈紫色(甾萜类反应)。 取本品粉末0.2g,加醋酐2ml,在水浴上加热2分钟,过滤。取滤液1ml,慢慢加入硫酸0.5ml,二液交界面由红色变为棕红色,最后呈暗紫色甾萜类反应。 薄层层析 (1)总皂甙样品制备:取人参粉末(40目)2g,加甲醇25ml,放置过夜, 加热回流6小时,放冷,过滤,取滤液12.5ml(相当生药1g),蒸干,溶于水15ml中,用乙醚提取2~3次,醚液弃去,水层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2~3次, 最后将正丁醇液减压浓缩至干,即得纯化总皂甙,溶于甲醇2ml中,吸取10μl点样。 吸附剂: 硅胶G(北京化工厂)加水(2:5)湿法铺板,105℃活化40分钟。展开剂: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展距11cm。显色剂:硫酸-水(1:1)喷雾。以人参皂甙Rd、Re、Rg1为对照,同时点样展开,显色后,105℃烤10分钟,斑点显不同程度紫色,在365nm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有7~8个斑点,其中有3个斑点与对照品人参皂甙Rd、Re、Rg1相对应。 其余斑点未用标准品对照,但根据文献所载图谱对照,由下往上依次为人参皂甙Ro、Ra、Rb、Rc、Rd、Re、Rf(浅)、Rg1

    (2) 皂甙元:样品制备:取人参粉末(40目)1g, 加7%硫酸的乙醇-水(1:3)溶液10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后,用氯仿振摇提取三次(10、5、5ml),氯仿液以水振摇洗涤后,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氯仿液蒸干,以甲醇1ml溶解。吸取10μl点样。以人参三醇、人参二醇、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吸附剂:与上同。展开剂:氯仿-乙醚(1:1)。展距11.5cm。硫酸-水(1:1)喷雾后,于105℃烘烤显色。本品应显五个以上斑点,其中应有与人参三醇、 人参二醇、齐墩果酸相对应的斑点各一点。, 百拇医药